“560分,好像连共享单车免押都够呛,借钱还有戏吗?”
手机屏幕把夜晚的脸照得发蓝,指尖滑到支付宝“芝麻信用”那一栏,560的分数像一把钝刀,戳得人心里发酸。房租还剩三天,老板却说要延后发薪,口袋里的数字只剩三位数,这时候,我们总忍不住想:560分,借款口子到底在哪?
一起往下看吧!
它不是一个按钮,也不是一条广告,它更像一条窄窄的缝。
很多人把“口子”理解成“漏洞”,但小编认为,它其实是金融机构愿意给芝麻分560左右的人留的一点点机会。为什么愿意?因为数据告诉他们,560不等于不还钱,只是风险比700高那么一点点,于是他们就用更高的利息、更短的期限,把这道门开得很小,却仍旧开着。
于是,560分借款口子=高息+短期+额度有限,但确实能下款。
风控模型变胖了,也变得善解人意。
传统银行只看央行征信,芝麻信用却看水电煤缴费、共享单车归还、甚至外卖有没有准时付款,560分里藏着的,是一个年轻人“信用在爬坡”的痕迹。平台想:既然他愿意准时还充电宝,也许愿意准时还3000块。
于是,他们把门槛降到560,把利息拉到年化24%以上,用收益覆盖风险,这就是商业逻辑,有点冷冰冰,却也真实。
别被广告吓到,入口其实藏在四个地方。
第一,支付宝首页搜索框直接打“560借款”,会跳出“花呗借钱”里隐藏的子频道;第二,网商银行App,点“贷款超市”,把筛选条件拉到560;第三,生活号里搜“微贷小站”,那是外包运营,但确实有人下款;第四,口碑商家页里偶尔弹出的“小微贷”,也是同一数据源。
小编亲测,同一天把四个入口都点一遍,最后批下来的是网商银行“订单贷”,额度5000,利率0.05%/日,期限15天,够交房租了。
先把支付宝账单截三个月的流水,上传时备注“工资”字样,哪怕钱从朋友转来,也能被算法识别为“稳定收入”。
把通讯录里带“催收”“贷后”字样的号码删一删,系统会偷偷读通讯录,别问小编怎么知道的。
借之前先往余额宝放300块,放三天,让系统看到“有存款”,通过率莫名其妙就上去了。
最后一条,申请时间选在工作日上午10点,风控老师刚泡好咖啡,心情比较松。
房租逾期,房东换锁;手机欠费,验证码收不到;然后,人就开始慌,病急乱投医,去点年利率36%以上的现金贷,结果雪球越滚越大。
小编见过最惨的朋友,560分没敢借正规口子,跑去QQ群找“无审核私贷”,三天后被拍了手持身份证的视频,利息翻三倍。
所以,如果正规口子不下款,先停下来,把身份证、银行卡、手机卡都锁进抽屉,睡一觉,第二天再想办法。
打开支付宝 → 我的 → 芝麻信用 → 信用管理 → 信用守护,把能补的守约记录全部补完;
回到首页搜索“备用金”,点击后系统会弹“是否升级借钱”,这时候别急着点同意,先截图自己的芝麻分,防止系统临时降分;
进入“网商银行”小程序 → 贷款 → 提额秘籍 → 上传微信流水,注意把“微信红包”字样涂掉,不然系统会误判为赌博;
所有资料填完后,点击提交,页面会转圈圈,这时候去泡一杯咖啡,十分钟后再回来看结果;
如果显示“额度评估中”,恭喜你,90%能过;如果直接拒绝,别灰心,把微信流水换成支付宝流水,再来一次。
有时候,我们把“额度”当成“余额”,一口气借5000,转头就冲游戏点券,结果还款日发现利息150块,心在滴血;
有时候,我们忘记把“自动还款”打开,系统扣款失败,第二天就收到“逾期1天上征信”的短信,吓得连夜去ATM存钱;
还有时候,我们为了提额,天天点“申请”,结果查询次数过多,芝麻分反而掉了20。
这些不完美,才是真实的人生。
560分不是终点,它只是半山腰。
借到钱以后,别急着高兴,把还款日写在日历上,最好提前三天就存进去,让系统看到“这个人很自律”。三个月后,额度会从5000涨到8000,利率也会从0.05%降到0.03%,你会发现,560分也能慢慢爬到600、650,甚至700。
如果真的还不上,别关机,别消失,打电话给客服说“我想协商分期”,大多数情况下,他们会给你24期,利息虽然高,但比逾期罚息低得多。
最后,记住一句话:口子只是急救包,不是长期饭票,努力让工资涨上去,才是治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