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重庆石桥铺身份证借钱”这八个字,像一把钥匙,咔哒拧开了许多人心里最慌的那扇门:兜里只剩车票钱,房租却催到眼前,手机一搜,全是“仅凭身份证,十分钟下款”的糖衣广告。到底能不能信?会不会被套路?万一还不上,后半辈子是不是就毁了?别急,小编今天就把这几天的走访、聊天、被拉黑的经历打包给你,一起往下看吧!
石桥铺在九龙坡,地铁1号线和5号线交叉,出站就是电脑城、数码广场,白天人挤人,晚上灯一关,全是急着周转的小老板和打工仔。资金周转不过来的时候,“身份证借钱”四个大字就像夜宵摊的灯泡,亮得人睁不开眼。
小编数了数,赛博数码广场A馆不到五百米,挂着“金融咨询”“助贷中心”招牌的小门面不下二十家。有人拉客说“只用身份证和银行卡”,但进去一聊,还要填亲属电话、芝麻分、淘宝收货地址……流程并不简单。
大多数公司会告诉你:先交200块“资料费”,批不下来全退。听上去稳赚不赔,但真到退钱的时候,话术立刻升级:“风控审核没过,但工本费已经产生,只能退一半。”——这一半能不能拿到还得看你嗓门大不大。
有位网友“阿灿”给小编晒了合同:借一万,到手八千,二十天利息一千六,折合年化……算了,数学不好,反正比银行信用卡高到月亮上去。虽然签合同的时候对方说“可以提前还”,但APP里压根找不到“提前结清”按钮。
填资料时让你写两个紧急联系人,说是“走流程”。等你逾期,他们电话就被打爆。一个朋友做外卖骑手,硬是被催到辞职换号码,心理阴影面积无法计算。
中介先忽悠你带朋友A来“做见证”,结果A莫名其妙成了主贷人,钱打到你卡上,债务挂在A名下。等你发现,中介早关门大吉,只能和朋友老死不相往来。
有些平台表面说“不上征信”,其实偷偷查你征信,硬查询次数一多,再去银行办房贷车贷,直接被拒。虽然这不是绝对,但或许暗示了另一个灰色链条。
小编亲测,拨通后按2转借贷纠纷,留下公司名、地址、合同编号,一般48小时会有人回访。记得录音,语气要稳,别哭,哭了解决不了利息。
石桥铺街道综治中心二楼就有调解室,免费。带上合同、聊天记录、转账凭证,工作人员会帮你算合法利率,多出的部分直接砍掉。不过话说回来,调解成功的前提是公司还在原地没跑路。
纸质合同、POS签购单、微信语音,全都拍照存云端。一位律师朋友提醒:别怕麻烦,这些碎片拼起来才可能在法院站住脚。
听起来像食谱推荐,其实是比喻:收入、支出、储蓄、保险,比例调好,才不会一病回到解放前。小编自己做了一张表,每月先把10%工资塞进一张不绑定支付宝的银行卡,慢慢就攒出应急金。
招商银行、重庆银行、度小满都有小额信用贷,年化10%上下,比石桥铺那些低得多。缺点是审核慢、要查征信,但总比被套路强。申请前先打一份征信报告,心里有底。
真到揭不开锅,先厚脸皮找家人、好友周转,写好借条、按手印、约定利息。人情债虽难还,却比高利贷温柔得多。具体机制待进一步研究,但小编试过,两顿火锅就能抚平尴尬。
去年我也在石桥铺被“身份证借钱”广告拦过,幸好兜里只剩五十,不够他们所谓的“手续费”,才逃过一劫。后来我想,为什么越是穷,越容易被盯上?大概是因为焦虑写在脸上,像夜里亮着的霓虹,照得骗子心痒。
写这篇,不是站在道德高地教人做事,只是把踩过的坑标出来。如果你已经掉坑,别自责,先止损;如果你正准备跳,先数十秒,给理智一条生路。钱可以慢慢挣,信用和尊严一旦裂开,补起来要贵得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