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网贷新口子马甲”这六个字,像一把钝刀,一边割着缺钱的焦虑,一边又让人隐隐作痛。你是不是也刷到过类似广告?“新口子、秒批、额度高”,再配上一句“马甲上线,放水三天”。第一眼确实戳心:我正好缺钱,它正好出现。可下一秒心里的小鼓又咚咚敲:真的假的?会不会又是那种借1000还1600的坑?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聊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词,看看它到底是救生圈还是新牢笼。
我们在使用手机刷短视频的时候,常会跳出“某某花”“某某贷”的弹窗,界面丑得离谱,却写着“今日新口子,通过率99%”。其实所谓“新口子”,就是刚上线、还没被监管盯上的小贷平台;而“马甲”呢,就是换个皮继续营业的老面孔。一句话:新瓶旧酒,名字三天两头换,套路还是那个套路。
躲投诉。一个名字臭了,立刻换壳,搜索负面全清零。
冲数据。新名字自带“尝鲜”流量,老用户也被重新收割。
躲监管。刚上线,备案信息可能还没被抽查到,先捞一波再说。
看域名注册时间:如果APP才上线一周,域名却注册了好几年,十有八九换皮。
搜企业征信:天眼查里若显示“经营异常”,直接关掉。
问客服公司全称:对方支支吾吾,或者说“我们是战略合作方”,基本露馅。
上周我为了写这篇稿,真刀真枪去试了一款打着“云盛花”旗号的口子。入口藏在微信小程序里,5000起批,三分钟填资料,五秒钟显示“审核通过”,正当我以为捡到宝,页面弹出“需先购买199元会员才能放款”。虽然心疼稿费,但我还是点了取消。后来一查,原来它就是“戒易花”系列的新马甲。不过话说回来,若我当时真缺救命钱,也许就咬牙付了,可见冲动是魔鬼。
有些朋友想要应急,却又怕踩雷,该怎么办呢?一起往下看吧!
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官网,搜“金融机构查询”,输入平台名字。查不到?直接拜拜。
页面写着“日息0.03%”,看着低?实际年化=0.03%×365≈11%,再加各种服务费,或许暗示真实成本超30%。别怕麻烦,用Excel拉个表,比平台给的计算器靠谱。
正规平台的钱来自银行存管,账户名和平台主体一致;若收款账户是个人账户,或者名字对不上,立刻止损。
虽然银保监会年年喊“严打”,但马甲平台依旧春风吹又生。具体机制待进一步研究,我个人揣测:部分地方金融办批小贷牌照时,可能只看注册资本,对实控人背景审核不严;再加上APP上架审核分散在各个应用商店,标准不一,于是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”成了低成本游戏。
先问自己:这笔钱能不能向家人周转?面子疼一时,口袋稳一年。
若只能走线上,优先选银行直营的消费贷,额度低但利率稳。
实在要试新口子,把借款金额控制在“丢了不心疼”范围,比如500元内,就当交学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