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小王刚换工作,工资还没发,房东却催着交租,他打开APP,点了三次‘立即借款’,都被一句‘征信评分不足’打回原形,那一瞬间,他觉得自己的信用像被钉在墙上的旧日历,翻不过去,也撕不下来。”
很多人都有过这种时刻:急用钱,却被征信报告挡住去路。于是,“什么网贷软件不看征信”成了搜索框里最常被敲下的字。小编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,希望能帮到你,但有些朋友想要的不止是答案,更是“怎么做、哪里找、如果不又会怎样”的完整路线。一起往下看吧!
不看征信的网贷软件,业内通常叫“信用白户友好型”或“轻风控”产品。它们不查央行征信,不代表不查任何信息,而是把重点放在社交数据、运营商通话记录、电商购物足迹、甚至手机电量变化这些“软信息”上。简单说,它们用“你平时怎么用手机”来判断“你未来会不会还钱”。听起来有点玄,但确实有人靠它借到过第一笔500元。
小编把常见特征列成三句话,方便记忆:
额度小,多数在500-3000元之间,被称作“零钱罐”。
周期短,7-30天就得还,像临时充电宝,用完就还。
利息高,日利率0.05%-0.1%起步,一不小心就滚成大雪球。
征信花了、刚逾期、刚毕业没信用记录,这些场景都被传统银行视为红灯。于是需求被“挤”到灰色地带。人一旦急用钱,理性就像被风吹跑的便利贴,贴都贴不回去。再加上广告里“3分钟到账”的闪烁大字,谁都会心动一下。
但更深一层,是“被信任”的渴望。很多人不是不想还,而是想先借到一笔小钱,把眼前难关熬过去,再慢慢修复信用。可惜,平台也知道你急,于是利率、服务费、会员费层层叠加,最后变成“以贷养贷”的泥潭。小编写到这里,突然想到一句老话: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,深渊也在凝视你。
这笔钱是不是非借不可?
30天内有没有确定收入能覆盖?
如果逾期,最坏结果能否承受?
如果答案都是“是”,再往下看。
社交系:微信里的“分付”、支付宝“备用金”,虽然不查征信,但会查芝麻分和支付行为,额度低到500元,胜在几乎无利息。
电商系:拼多多先用后付、京东白条取现,表面是购物额度,实则能提现,手续费略高。
小众系:某些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推出的“循环贷”,宣称“轻风控”,实则在申请页面埋了“征信查询授权”,一不小心就被套路。
友情提醒:凡是要你先交“会员费”“解冻费”的,直接关掉页面,那是披着羊皮的狼。
步骤一:手机备份通讯录,防止被爆。
步骤二:下载官方应用商店版本,别点广告链接。
步骤三:填写资料时,关掉定位、相机、麦克风权限,只留必要项。
步骤四:到账后立刻截图合同,利率、服务费、还款日全部保存。
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降低踩坑概率。
很多口子活不过三个月,今天能下款,明天就下架。最笨也最有效的办法是“混群”。QQ群、微信群、豆瓣小组里,常有人分享最新入口,但真假难辨。小编给一个小技巧:看群主是否禁言,如果全员能发言、截图带时间水印,可信度就高一层。
另一种方法是“反向搜索”。把平台名字加“投诉”二字丢进搜索引擎,翻前三页,如果全是“暴力催收”“砍头息”的帖子,直接放弃。人类的本能是趋利避害,可别让冲动压过本能。
假设你决定不借,最坏不过是逾期交租、被断水电、被房东赶。听起来惨,但换个角度,这只是短期阵痛。比起滚出十倍利息的债务,被赶出去可能更容易重启人生。有人去朋友家蹭沙发,有人连夜跑外卖,两周就攒够房租。小编见过最硬核的姑娘,把电脑卖了,换了一部二手手机,白天上班,晚上直播唱歌,三个月把窟窿填平,还给自己买了新电脑。她说:“被生活逼到墙角的时候,才发现墙角的另一面是出口。”
一旦逾期,通讯录会被“问候”,父母、同事、前女友都可能接到机器人电话。心理压力大到失眠,工作出错,收入下降,债务更高,进入恶性循环。小编听过最惨的故事:小伙子为了3000元,被平台诱导借了另一家平台去还,半年滚成8万,最后在派出所门口哭到崩溃。警察叔叔一句话点醒他:“你欠的是钱,不是命。”后来他去送外卖,一天跑14小时,十个月还清,整个人瘦了两圈,但眼神亮了。
写到这里,键盘已经有点烫手。小编不是圣人,也曾在月底口袋里只剩20块的时候,想过“要不试试看”。但理智拉住我:如果今天为3000元低头,明天就可能为3万元下跪。征信像一面镜子,照出的是过去的选择,而未来的选择,从关掉“不看征信”的广告开始。
如果你已经借了,别自责,赶紧做三件事:
把所有合同、聊天记录打包存云盘。
给通讯录里重要的人发一条短信:“最近有诈骗电话,别接。”
找一份能增加现金流的小兼职,哪怕一天多赚50元,也是在给未来铺路。
最后,送你一句话:人生最难的关,往往是自己给自己的枷锁。钥匙不在网贷软件里,在你愿意迈出的下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