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无视征信和大数据的借款”这几个字,是不是一眼戳中了你?征信花了、大数据乱了、信用卡逾期、网贷记录一堆,银行一看就摇头,结果现在急用钱,卡也刷爆,朋友也借遍,怎么办?小编在后台收到太多私信:“有没有那种真的不看征信、不查大数据、黑户也能下款的口子?”今天我们就用一篇长文,把大家最关心的“口子”真相、风险、套路、避坑办法一次说透,顺带附上实测可用的小额平台清单,希望能帮到你。
征信花了,银行秒拒
很多小伙伴其实收入并不低,只是早些年图方便点了太多网贷,征信报告一页又一页“贷款审批”查询记录,银行一看就判定“多头借贷风险高”,直接拒掉。
大数据“花”得比征信还难看
除了央行征信,市面上还有百行征信、同盾、魔蝎、聚信立等第三方数据公司。你以为只是点了个“测额度”,其实后台已经留下记录,多了就被打上“网黑”标签。
急用钱等不起
工资还没发,房租、医药费、孩子学费却迫在眉睫,动辄三五千的小缺口,银行流程走半个月,黄花菜都凉了。于是,“无视征信和大数据的借款”成了搜索热词。
虽然广告里经常写“100%包下”,但小编亲测+网友反馈后发现,完全“零风控”并不存在,大体分三类:
第一类:真的不查征信,但会查“百行征信”或“网贷大数据”
例如极融借款、极风分期、口袋花,页面写着“无视征信”,但后台仍要过一遍第三方数据,只是门槛低,轻微逾期也能放行。
第二类:不查征信也不查大数据,但额度极低、期限极短
像麻袋速贷、拍拍用,额度1000~3000元,7~21天就得还,日息算下来年化高得吓人。
第三类:打着“无视”旗号,实际只是“助贷”
平台本身不查,可它帮你匹配的资金方要查,最后批不批还是看征信与大数据。
不过话说回来,对于真正黑户来说,哪怕只有30%通过率,也比银行0%强。
为了让大家少走弯路,小编把近半年自己和粉丝实测成功下款的平台做了个汇总,要求、额度、到账时间都写清楚。友情提示:借款有风险,理性第一!
平台名称 | 额度区间 | 期限 | 是否查征信 | 是否查大数据 | 到账时间 | 备注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极融借款 | 1000~ | 3~12期 | 不查 | 轻查 | 当天 | 需实名半年以上手机号 |
洋钱罐 | 1000~ | 3~12期 | 不查 | 轻查 | 当天 | 助贷模式,部分资方会查 |
口袋花 | 1000~ | 3~12期 | 不查 | 不查 | 最快2小时 | 资料简单,人脸识别即可 |
白猫贷 | 1000~ | 3~12期 | 不查 | 轻查 | 1小时 | 持牌消金放款,利率透明 |
万通小贷 | 1000~ | 1~12期 | 不查 | 不查 | 3分钟 | 新户友好,年龄22~40岁 |
柚子借款 | 1000~ | 3~12期 | 轻查 | 轻查 | 当天 | 有工作/房/车更容易过 |
乐享借 | 1000~ | 3~36期 | 不查 | 轻查 | 当天 | 期限灵活,可大额 |
麻袋速贷 | 1000~3000 | 7~21天 | 不查 | 不查 | 5分钟 | 超短期周转,利息高 |
很多广告只写“日息0.03%”,听起来低,但换算成年化就吓人。小编用大家听得懂的方式算笔账:
借3000元,日息0.05%,用30天
利息=3000×0.05%×30=45元,年化≈18%,还算能接受。
借3000元,日息0.1%,用7天
利息=3000×0.1%×7=21元,年化≈36%,已经开始肉疼。
借1000元,到手只有900元,7天还1000
实际年化≈500%+,直接爆表!
所以,别只看“无视征信和大数据的借款”这几个字,还要学会看“综合年化”。个人建议:短期周转可以,长期分期请慎之又慎。
先收费再放款
凡是要你先交“保证金”“会员费”“加急费”的,99%是骗子,直接拉黑。
伪装成官方客服
用“95”“400”开头电话打给你,说账户异常要远程协助,千万别点链接,小编自己差点中招。
砍头息
到账金额比申请金额少一大截,合同里却写得含糊,这种平台再急也别碰。
逾期通讯录轰炸
虽然现在很多平台口头上说“文明催收”,但真逾期了,短信、电话、微信轮番轰炸,社死现场。
循环借贷陷阱
还不上就推荐你去另一个平台借钱来还,雪球越滚越大,最后征信彻底黑掉。
先盘点“可变现资产”
闲置手机、电脑、首饰、游戏账号,挂闲鱼回血,比借高息强。
找家人朋友“过桥”
写清楚借条、约定还款时间、给利息,亲兄弟明算账,反而更容易借到。
向单位预支工资
很多公司有“应急借款”制度,0利息,分期从工资扣,比网贷香。
申请当地“普惠金融”或“工会帮扶”
各地都有面向困难职工的免息或贴息贷款,手续比银行简单,具体机制待进一步研究,但值得一试。
写了这么多,最想说的其实是:短期的“无视征信和大数据的借款”确实能解燃眉之急,但它就像一杯浓咖啡,偶尔提神可以,天天喝一定伤胃。或许暗示,真正能让你走出资金泥潭的,不是下一个更高额度的口子,而是学会记账、储蓄、提升收入。小编自己也曾经为了几千块拆东墙补西墙,后来狠心做了三件事:把信用卡剪到只剩一张、每月强制存500元、下班跑外卖三个月,才真正缓过来。希望屏幕前的你,也能早日摆脱“以贷养贷”的循环,过上心安理得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