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只看芝麻分就能秒下款?真的假的?”
第一次听到这句话,我也跟你一样,瞪大了眼睛,心里犯嘀咕:这玩意儿靠谱吗?别急,咱们今天就把这事儿掰开揉碎聊明白,新手小白也能一听就懂。
先别急着问“秒下款”,先搞清楚芝麻分是啥。
支付宝里那个650、700、800的数字,就是芝麻分。它像一张“信用成绩单”,根据你平时网购、还款、水电缴费、租房记录等等,综合算出来的分。分越高,说明你在支付宝眼里越“老实”,违约概率小。
一句话总结:芝麻分=你在支付宝的“人品值”。
很多平台打广告说“不看征信、不查收入、不打电话、只要芝麻分600+,30秒到账”。听着是不是像天上掉馅饼?
其实,这里的“只看”并不是真的“只”看芝麻分,而是把芝麻分当成第一道门槛。分够了,才让你进下一步;分不够,直接拜拜。后面还是要查点别的,比如手机通讯录、淘宝购物记录、银行卡流水,只是速度快,感觉像“秒”。
我邻居小王,芝麻分720,填完资料3分钟到账3000块;我表妹芝麻分580,直接秒拒。差别在哪?
三个关键点:
芝麻分高低
一般门槛在600~650,低于这个,系统直接把你筛掉。
资料完整度
手机号用多久?淘宝常用地址稳不稳定?银行卡有没有流水?这些都能让系统“秒判”你是不是“真人”。
历史行为
有没有逾期、欠款、经常换手机号、收货地址飘忽不定?系统比你还清楚你自己。
先说结论:利息确实比普通银行贷款高,但也没到“高利贷”那么夸张。
举个例子:
借1000块,7天还,利息大概10~20块;借1个月,利息可能40~60块。看起来不多,但换算成年化,能干到20%~36%。
所以,只适合应急,不适合长期周转。如果你打算借5000块买新手机,分12期慢慢还,那利息加起来够你再买半部手机了。
前阵子我车胎爆了,工资还没发,兜里就剩200块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点了个“芝麻分秒下款”小程序。
步骤是这样的:
填芝麻分:我720,直接绿灯。
授权淘宝、通讯录:系统扫一遍,没异常。
人脸识别:眨眨眼、摇摇头,30秒搞定。
到账:招商银行卡“叮”一声,2000块到了。
整个过程3分钟,利息写的是“日息0.05%”,借7天,利息7块,我立马还了。
体验:快是真快,贵也是真贵,但救急确实顶用。
以为真“秒下”
广告说30秒,实际是审批30秒,到账还得看银行通道,慢的时候十几分钟也正常。
不看合同就点“同意”
很多人直接拉到最底下点“√”,结果利息、违约金、逾期费一条没看。等还钱时傻眼了。
借完就删APP
有人借了钱就把APP卸载,觉得“找不到我就行”。其实人家早就把债权转给第三方催收,电话、短信、甚至上门,一个都跑不了。
我的土办法,供你参考:
查牌照
去“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”官网搜平台名字,有备案的,至少有监管。
看利率明示
靠谱平台会把年化利率、总利息写得清清楚楚,遮遮掩掩的直接关掉。
搜口碑
知乎、黑猫投诉、微博搜一圈,骂声太多的,绕道走。
我自己总结一句话:“急用就借,不急别碰。”
芝麻分秒下款就像速效救心丸,关键时刻能救命,但天天吃肯定伤身体。
如果你只是月底吃土,等两天工资就回血,那可以借一次,记得提前还;
如果你已经欠了信用卡、花呗、白条一大堆,那千万别再点,雪球只会越滚越大。
我估摸着,芝麻分的重要性会越来越低。为啥?
现在央行征信、百行征信、网贷大数据都打通了,平台能拿到的信息越来越多,光靠一个芝麻分已经不够看了。以后可能更看重你的“综合信用画像”,包括社交、消费、还款习惯等等。
所以,别把全部希望压在一个分数上,平时把信用卡、花呗按时还,别逾期,才是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