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喂,朋友,你是不是也在手机前嘀咕:到底哪些网贷审核比较容易通过啊?”
别急,先别急着点下一页广告,咱们今天就坐下来唠唠这事儿,像两个刚认识的朋友在咖啡馆里聊天。
说白了,大家图的无非就是“快”。银行卡里只剩两位数,房租、话费、晚饭全挤在一起,谁都想一键拿钱。可越急,越容易踩坑。
我个人觉得,“容易过”不等于“适合我”。就像泡面三分钟就能吃,可天天吃也不顶饱。所以咱们得先搞清楚:
我要借多少?
我能多久还?
我有没有更便宜的钱源?
说句大白话,口子松紧跟平台的风控模型有关。风控松的,大概分四类:
① 小额现金贷APP
额度500~3000,填个身份证、刷脸就完事。
优点:快,十分钟到账。
缺点:利息高得离谱,年化动不动50%往上。
案例:我老乡阿峰,去年借1500周转,14天利息180块,折合年化快300%,还完直接吃土。
② 互联网大厂系消费金融
比如某呗、某粒贷。
优点:有购物记录或信用分就能开。
缺点:额度看脸,有人一开2万,有人死活不开。
个人观点:这类平台其实“隐性门槛”高,它偷偷看你的网购频率、地址稳定性、好友信用,只是不告诉你。
③ 助贷平台
它们自己不借钱,帮你对接银行或小贷公司。
优点:一次填写多家比价。
缺点:电话轰炸,资料被转手N次。
小提醒:看到“包下款”三个字直接关掉,十有八九套路。
④ 线下小贷门店
三四线城市常见,老板坐店里,身份证+水电账单就能借。
优点:当场拿钱。
缺点:合同密密麻麻,一不小心就签成“以租代购”或“培训贷”。
我陪朋友去过一次,老板笑眯眯递合同,我瞄到一行小字“综合服务费18%”,赶紧拉朋友跑路。
把话挑明,平台最怕你还不起。它们看三大件:
征信
央行征信花一次查一次,别乱点。
小技巧:自己先上征信中心官网免费查一份,心里有数,别让平台当“小白鼠”。
大数据
包括手机号用多久、通讯录有没有老赖、最近半年有没有频繁申贷。
小妙招:把半年内没用的借贷APP卸了,通讯录里备注改成真名,别出现“借钱不还张三”。
收入流水
工资卡、社保、公积金、支付宝流水都算。
个人经验:如果你是自由职业,把每月固定进账集中到一张卡,别东一张西一张,系统看不懂就当你没收入。
小李:95后,信用卡纯白户,第一次借网贷。
他选了某大厂系产品,额度给了8000,分12期,年化14%。
因为提前规划,每月还款从工资里扣,一年下来多付600多块利息,但征信多了条良好记录,后来买房批贷速度嗖嗖的。
小王:同样95后,急用钱点了五六个小额现金贷。
结果半个月内征信被查十几次,额度加起来才6000,利息却滚到2000多。
最后电话被打爆,通讯录好友全收到“催收问候”,社死现场。
我去看他,他苦笑:“早知道先问你就好了。”
第一步:列清单
拿张纸写下:我需要多少、多久能还、最高能接受多少利息。
写完贴冰箱,防止手痒乱点。
第二步:查自己
征信+大数据自查一遍,心里有底再去匹配平台。
推荐两个免费渠道:
央行征信中心官网
某宝搜“网信大数据”,首查免费,看看风险等级。
第三步:先小后大
第一次借,宁可额度小、期限短,就当交学费。
按时还两三次,系统会给你提额降息,比一开始就猛薅羊毛稳多了。
“容易过”是相对的,千万别把救命稻草当长期饭票。
利息再低也是成本,能省一分是一分。
征信就像脸,花了得养半年,别一时冲动毁五年。
如果你已经点了几个口子被拒,先停一停。
给自己三天冷静期,把资料整理顺,再集中申请1~2家,别像机关枪扫射。
记住一句话:平台审核松,不代表没底线;你自己松,才是最大的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