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7天口子逾期只还本金,这事儿靠谱吗?”
——先别急着点头,也别急着摇头,跟着小编一起把问题掰开揉碎,看看里面到底藏着多少门道。
简单一句话:7天口子,就是借款期限只有7天左右的小额现金贷。
常见特征:
额度小——几百到几千;
期限短——5~14天都算“7天口子”的泛称;
审核快——填个手机号、拍个身份证,最快十分钟到账;
利息高——日息0.3%~1%很常见,折算成年化动不动就三位数。
跟信用卡账单、银行贷款比,它更像“江湖救急”的零钱罐,方便,但一不小心就烫手。
很多广告这么吆喝:“逾期别怕,只还本金就行!”
真相呢?咱们用表格拉出来对比一下:
场景 | 广告里说的 | 实际可能发生的 |
---|---|---|
逾期1天 | 只还本金 | 收你1天罚息+短信轰炸 |
逾期3天 | 只还本金 | 加收滞纳金,客服开始电话提醒 |
逾期7天 | 只还本金 | 债权转让,第三方催收上门 |
所以,“只还本金”更像是一句营销话术,落到合同里,通常写着“可与平台协商减免部分利息”。注意,是“协商”,不是“板上钉钉”。
小编在后台收到过一条私信:“我不是不想还,是实在周转不过来,只能赌一把。”
这其实是很多借款人的心声。
短期现金流断裂:工资还没发,房租水电却等着;
多头借贷:A平台还B平台,B平台还C平台,最后哪一家都顾不上;
信息不对称:有人真信了广告,以为拖到7天就能“只还本金”,干脆硬扛。
故事1:小王的800块
小王借了800,逾期第5天,平台主动给他发消息:“还800本金,利息全免。”他赶紧东拼西凑还了。后来小王发现,这家平台刚上线,为了降低坏账率,确实愿意让步。
故事2:阿芳的3000块
阿芳逾期第10天,平台说可以减免一半利息,但要一次结清。她拿不出钱,拖到下月,利息滚成了4500。最后协商分3期,每期多收200服务费,里外里还是多掏了800。
故事3:老李的1万块
老李直接不接电话,催收上门,最后签了“债权和解协议”——本金1万,利息砍到2000,但必须在24小时内转账,否则起诉。老李借钱还贷,心里五味杂陈。
小结:平台会不会松口,一看公司阶段,二看金额大小,三看借款人态度。
先算总账
把本金、利息、罚息、滞纳金全部写在纸上,心里有个底。
主动打电话
不要等催收找你,你先找客服。一句话:“我现在只能拿出××元,能不能减免?”
录音+截屏
客服口头答应减免,记得录音;APP里出现“只还本金”弹窗,立刻截屏。
分期还是一次性?
如果能一次结清,谈判空间最大;实在没钱,就谈分期,但要算清总成本。
别以贷养贷
用A口子还B口子,只会雪球越滚越大。实在周转不开,优先考虑向亲友周转,或者找正规银行消费贷替换。
记账:把每一笔口子写进账本,还款日提前三天设闹钟;
留备用金:哪怕每月只存200,也给自己留条后路;
别贪高额度:平台给你3000,你只借1000,这样还款压力小;
看清合同:借款前把“逾期费率”那几行小字截图保存,省得事后扯皮。
口子这东西,用好了是“及时雨”,用不好就是“烫手山芋”。
小编自己也曾因为房租差点逾期,后来跟平台磨了两天,把利息砍了一半。那两天吃不下饭、睡不好觉的滋味,不想再来第二次。
所以,如果你已经逾期,别慌,主动沟通永远比逃避有用;如果你还没借,先问问自己:这钱真的非借不可吗?有没有更低成本的办法?
希望今天的碎碎念能帮到你。愿我们都能离“逾期”远一点,再远一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