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网贷是通过什么平台借贷?”——第一次看到这句话,很多人脑子里会立刻蹦出“借钱快、门槛低”几个字,可下一秒又闪过“会不会被骗”的担忧。没错,这就是咱们普通人最纠结的点:既想快速周转,又怕掉进坑里。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聊,到底网贷是从哪儿借出来的,它又是怎么一步步把钱塞进你手机里的。
h2 先别急着点“立即借款”,先看清平台长啥样
要点1:不是所有带“贷”字的APP都是正规军
小编自己试过,在应用商店随便搜“贷”,能跳出上百个图标,有的名字听着像银行,有的直接叫“闪电钱包”。但真要点进去看公司信息,才发现有些注册地居然是某写字楼里的一个小房间。所以第一条经验——先把软件详情拉到最下面,看营业执照,如果找不到或者公司名奇奇怪怪,劝你直接删。
要点2:银行、持牌消金、小贷公司,三兄弟别认错
我们在使用的时候,最常看到的三类平台大概是这样:
银行系:比如招商的“闪电贷”、建行的“快贷”,界面简陋但利率透明;
持牌消费金融:像招联、马上、捷信,广告做得多,额度相对高;
网络小贷:省呗、360借条这类,门槛低、放款快,但手续费花样多。
虽然看起来都能借,但背后资金来源、催收力度差得可远了。
h2 流程听起来简单,其实步步是坑
要点1:刷脸+授权通讯录,你以为只是验证身份?
很多朋友想要五万块周转,系统提示“补充通讯录权限可提额”,于是手一滑就点了允许。后来逾期两天,催收电话直接打给了前女友。这里有个小建议:能不授权就别授权,实在不行,把通讯录先备份再清空,再借。
要点2:页面写着“年化7%”,但点进去变成24%
小编亲测,某平台首页大字写着“最低日息0.02%”,换算年化才7%左右,等填完资料、跳到合同页,最下面小字写着“综合年化24%”。虽然页面没有骗人,但字体大小就是心机。所以别嫌麻烦,把合同拉到最底,用计算器敲一遍再签。
h3 不过话说回来,有人确实靠它解了燃眉之急
我有个同学,去年家里装修差两万,信用卡刷爆,银行贷款来不及,最后用持牌消金平台借了两万,分12期,每月还1850,比信用卡分期省了三百多利息。他说:“只要算清账、按时还,网贷也没那么可怕。”但下一秒他又补一句:“前提是别逾期,一旦逾期,催收能把人逼疯。”
h2 场景化挑选平台,比盲撸广告靠谱
要点1:短期周转找“随借随还”
如果只是工资晚发几天,需要五千块撑十天,那就选按日计息、提前还款不收手续费的平台。这样用一天算一天,省得被按月收息坑。
要点2:大额分期找“银行系”
想要十万以上、分3年慢慢还,建议直接去手机银行APP里找信用贷,虽然审批慢点,但利率低、提前还款违约金也低。虽然有些朋友想要更快,该怎么办呢?一起往下看吧!
h3 小编私藏的小技巧
先把所有平台的额度都查一遍,不上征信的那种;
再用Excel拉个表,把年化利率、手续费、提前还款规则写清楚;
最后选“总成本最低”而非“月供最低”的方案。这样就可以一眼看穿哪个平台最划算。
h2 说到催收,不得不聊聊灰色地带
要点1:外包催收公司,身份真假难辨
有人逾期三天,自称“法务部”的电话就来了,说要上门贴告示。其实大多数平台会把催收外包,对方话术全靠吓唬。这个时候,记得录音、问工号、核实委托书,别被一句话吓懵。
要点2:通讯录防爆真的有用吗?
网上流传着“防爆软件”,说能拦截催收电话。小编试过两款,效果一般,有时反而让电话更频繁。具体机制待进一步研究,目前最靠谱的办法还是按时还款,或者主动联系平台协商延期。
h2 个人心得:别把网贷当救命稻草,它更像一把双刃剑
写到这里,想起去年一个深夜,我陪朋友在医院,孩子发烧急着交钱,他手机里的网贷平台额度只剩两千,我们东拼西凑才够。那一刻我明白:网贷能救急,却救不了穷。或许暗示,真正该做的,是平时留好备用金,别把希望寄托在几分钟到账的快钱上。
再啰嗦一句,如果你已经借了,记得设个日历提醒还款日,别让“忘记”两个字毁掉征信。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把“网贷是通过什么平台借贷”这件事看得更透,少踩坑、少花冤枉钱。
最后,小编想说的是:借钱容易还钱难,别让一时的轻松,变成长期的枷锁。祝你用钱顺利,也祝你早日不用借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