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急用钱,可征信花了,还有口子能下款吗?”
看到这句话,你是不是心里咯噔一下,然后疯狂在搜索框里敲“什么网贷平台不查正信”?别急,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聊这个话题。小编自己也曾因为信用卡逾期被银行拒之门外,所以特别懂那种“想借钱又不想被征信再戳一刀”的纠结。接下来,一起往下看吧——看完你大概能分清哪些平台真不查、哪些是套路,以及该怎么选才不掉坑。
先搞清楚:正信到底是个啥?
不查正信=不查任何数据吗?
市面上常见的“轻征信”平台盘点
一张表看懂:额度、利率、到账时间
小编亲测:申请流程里的3个隐藏细节
风险与对策:钱到手之前先想怎么还
个人观点:到底该不该借这种钱?
正信,其实就是人民银行征信中心那个“央行征信”。它记录了你所有银行、正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借贷、还款、逾期信息。只要接入征信系统,你一申请,人家就留“硬查询”记录,查询多了,评分哗哗往下掉。
但问题来了:有些平台号称“不查正信”,它们就真的啥都不看吗?往下看。
答案是否定的。
它们可能查百行征信、芝麻信用、腾讯分、同盾、魔蝎……
也可能只跑一个“黑名单库”,看你有没有被法院执行。
一句话:不查正信≠闭眼放款,只是绕开了央行征信这条主干道,换条羊肠小道而已。
所以,如果你抱着“反正不上征信,我撸完就跑”的心态,那大概率会被别的数据网逮住,到时候电话催收可比征信上的小红点更烦人。
小编把市面上讨论度比较高的几家拎出来,按“是否查正信、是否上正信”做了粗分类,供你快速对号入座:
某粒贷
查正信吗?——官方说“不一定”,但多数用户反馈“查了”;上正信吗?——上。
某团月付、某音月付
查正信?——偶尔抽查;上正信?——逾期一定上。
持牌小贷APP
查正信?——多数查;上正信?——基本都上。
助贷超市
查正信?——看资金方,有的查有的不查;上正信?——同上。
纯P2P余孽或“高炮”
查正信?——几乎不查;上正信?——肯定不上,但砍头息、暴力催收一条龙。
所以,“不查正信”主要集中在第4、第5类,可第5类风险极高,咱们普通人还是尽量别碰。
为了让大家一目了然,小编把常见“轻征信”渠道拉了个对比表:
渠道类型 | 额度区间 | 日利率 | 到账时间 | 查正信? | 上正信?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微信某粒贷 | 500-20万 | 0.02%-0.05% | 1分钟-2小时 | 可能查 | 逾期上 |
某团月付 | 500-5000 | 0.03%起 | 秒到 | 抽查 | 逾期上 |
持牌小贷A | 1000-5万 | 0.04%-0.08% | 30分钟 | 查 | 上 |
助贷超市B | 1000-3万 | 0.05%-0.1% | 10分钟-1天 | 不一定 | 不一定 |
高炮口子C | 1000-3000 | 30%/7天 | 5分钟 | 不查 | 不上 |
看完表你会发现:不查正信的那一栏,利率往往高得离谱。所以别光盯着“不上征信”四个字,眼珠子还要往右挪两格看看“日利率”。
去年11月,小编为了写测评,亲自下了三个号称“轻征信”的APP。踩坑过程浓缩成三句话:
人脸识别别戴美瞳
系统会提示“请勿遮挡五官”,可小编当时戴了副大直径美瞳,识别三次都失败,最后只能卸妆重来,耽误半小时。
通讯录权限最好提前整理
有个平台强制读取通讯录,小编通讯录里躺着800+联系人,结果它随机抽了5个打过去做“联系人核实”,尴尬得我脚趾抠出三室一厅。
银行卡预留手机号一定一致
很多朋友卡是大学办的,绑定的老号码早扔了。放款时短信验证码过不去,钱卡在半空中,客服说只能换卡重来,一来一回,当天额度就被抢光了。
风险1:高利率滚雪球
对策:借1000,到手700,7天后要还1300。你可以先问自己:7天后我能从哪掏出600的差价?如果答案模糊,直接关掉APP。
风险2:通讯录被爆
对策:提前跟家人打好招呼,就说“最近做贷款推广测试,陌生电话别理”,省得爸妈被吓到。
风险3:多头借贷被风控
对策:同一个月内别超过3个平台申请,否则大数据会把你标红,后面口子越来越难下。
写到这儿,小编的答案其实挺简单:能别借就别借。
你可能说:“站着说话不腰疼,真急用怎么办?”
那就记住三句话:
算清楚年化再点确认——日利率×365才是真实成本;
留好录音和合同——万一后期催收过线,手里有证据;
给自己设deadline——比如“我只扛一个月,下个月工资到账必须结清”,不给自己拖延借口。
小编自己的经验是:当年为了还信用卡最低还款,撸过一个7天高炮,结果第二周工资延迟发放,利息直接翻番。最后还是厚着脸皮找朋友周转才填上。那一回让我明白:不查正信的钱,看似救急,其实是把“今天的小坑”挖成“明天的大坑”。如果能用分期、亲友周转、甚至闲鱼卖点闲置替代,就别选这条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