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试过,在凌晨两点刷着手机,心里默念“没有秒批的口子”?不是不想借,而是怕再被拒一次;不是不想还,而是怕利息滚成山。小编今天想聊的,就是这句“没有秒批的口子”到底戳中了多少人,又藏着多少坑。
先别急着骂自己手欠,半夜三点还在搜“秒批”“不查征信”的人,十有八九是真缺钱。房租、医药费、孩子奶粉钱,哪一样等得及银行慢悠悠的审批?于是我们像无头苍蝇一样,把“没有秒批的口子”输入搜索框,其实想问的是:到底有没有人愿意拉我一把,别让我再被征信报告打脸?
但真相往往很骨感:正规平台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“秒批”,它们依旧会查征信、看大数据,只是速度快到像秒批。而那些不查征信的,要么利息高得离谱,要么套路深得能养鱼。
小编翻了翻后台留言,发现大家把“没有秒批的口子”当成暗号——意思是“我不想再被骗”。经历过“注册即放款”的App,也试过“0利息”的小广告,结果不是被扣会员费,就是额度永远停留在“审核中”。于是我们开始反向搜索:既然“秒批”是假的,那“没有秒批的口子”是不是反而安全?
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“反向筛选”真有用吗?或许暗示我们在用情绪代替判断,把“不秒批”当成“不骗人”,却忘了骗子也会故意把审批时间拖长,显得自己“正规”。
为了写这篇,小编拿自己的征信做了实验。
第一条路:某持牌消金App,号称“不秒批、稳下款”。填完资料后,系统提示“预计2小时审核”。结果等了两天,短信来了:“因综合评分不足,建议30天后重试”——典型的温柔拒。
第二条路:朋友圈广告里的“人工审核”。加了客服微信,对方先让交299元“风控服务费”,还说“不通过全额退”。小编反手一个举报,账号秒封。
第三条路:银行系产品,比如邮储的邮E贷。确实不秒批,但第三天就到账了,利息年化10%左右,比网贷低一半。只是它对公积金、流水要求不低,黑户基本没戏。
很多朋友问:“小编,我逾期七八条,是不是彻底凉了?”别急,有三个方向可以试试,但每条都有代价:
抵押贷:用房产或车产做抵押,即使征信差,也有机构愿意放款。缺点是评估费、公证费先掏几千,万一还不上,资产直接拍卖。
亲友助贷:找征信干净的亲友共同借款。人情债最难还,小编见过闺蜜为此翻脸的。
小额应急产品:比如支付宝备用金、美团借钱。它们不查央行征信,但会看芝麻分、消费记录。额度低,适合救急不救穷。
小编见过太多人,为了填一个坑,挖十个坑。所以不管你最后选了哪条路,记住这三步:
先算总成本:别只看日利率,把手续费、服务费全加进去,算年化。
再拆还款表:哪怕借5000块,也分成30天、60天两档,确保每月现金流不断。
留一条后路:比如留1000块在活期,防止突然失业时连饭都吃不起。
写到这里,小编其实有点难受。后台每天几百条留言,有人哭诉“被套路贷逼到跳楼”,也有人晒图“终于上岸”。具体机制待进一步研究——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宁愿相信“秒批”,也不愿面对“慢慢还钱”的现实?
我的答案是:我们太怕承认自己穷了。于是用“秒批”当遮羞布,仿佛钱来得快,就不算借。但遮羞布下面,是越滚越大的利息,和越来越薄的尊严。
所以,下次再看到“没有秒批的口子”,不妨先深呼吸,关掉手机,把欠款总额、月收入、必要支出写在纸上。别怕数字刺眼,真正的口子不在App里,在算清楚账的那一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