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有啥不查征信的借款软件嘛?”——这句话像一根救命稻草,被无数急用钱却信用花掉的人攥在手里。深夜刷手机,屏幕一亮,各种“秒批”“无视黑白户”的广告扑面而来,心跳跟着加速:要是真能借到,是不是就能熬过眼前这关?别急,我们先把这颗“速效救心丸”掰开揉碎看看,再决定要不要一口吞下去。
小编接触过不少粉丝留言:有人因为帮朋友担保被拖下水,有人创业失败征信一塌糊涂,还有人只是刚毕业没几张信用卡,就被系统判定“风险高”。银行贷款门槛高,他们只好把目光投向手机里的各种借款App。
很多人觉得,只要不上征信,哪怕利息高一点,起码不会影响以后买房买车。但真的如此吗?或许暗示这只是一厢情愿。部分平台虽说不查央行征信,却把逾期记录共享给行业内部的“小征信”——具体机制待进一步研究,很多人直到二次借款被拒才发现自己早已上榜。
比如“极速钱包”“悠贷免审”,额度500-5000元,填完身份证、银行卡、人脸识别,最快三分钟到账。
优点:真·快,夜里申请也能到账。
缺点:期限短,7-14天就要还,逾期一天收你20块服务费,利滚利堪比滚雪球。
“瑞房宝”这种,只要你有房本,就能跳过征信,直接拿房换钱。
优点:额度高,动辄几十万。
缺点:一旦逾期,人家真敢收房。小编觉得,把房子押出去换现金流,有点像把老母鸡拿去换一顿肯德基,吃爽了,后面没蛋可下。
“随心花”玩法更绕:不查征信,但要求你绑定一张信用卡,额度跟卡片挂钩。
优点:看起来只是把信用卡账单挪了个窝,不算新负债。
缺点:手续费一次性扣掉3%-5%,折算年化比信用卡分期还高,真·隐形高利贷。
张先生母亲住院,急着交3000块押金。他夜里11点申请“极速钱包”,11点15分到账,结果第8天忘了还,被扣了60块逾期费+每天15块服务费,3000块滚成3300块。他自嘲:“这比医院床位费涨得还快。”
李小姐创业缺周转,用房本贷了20万,合同里一行小字写着“连续两期未足额还款,平台可启动房产处置”。她后来因为货款延迟拖欠了45天,催收电话打到她爸妈那儿,差点闹到法院。虽然最后东拼西凑堵上窟窿,但她说:“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机有没有新的催款短信,那滋味,真不想再尝。”
王同学想买新电脑,用“随心花”套了5000块,以为只是信用卡分期。结果次月账单出来,一次性手续费+利息比官方分期高出一截。他苦笑:“原来绕开征信的代价,就是钱包被偷偷割一刀。”
拿出纸笔,写下三个问题:
我能在7-30天内确定还上这笔钱吗?
如果还不上,最坏的结果我能承受吗?
有没有更低成本的替代方案?
很多平台写“日息0.03%”,听起来便宜,乘365就是10.95%。再加上服务费、管理费,年化20%起步。如果超过36%,法律已界定为高利贷红线。别嫌麻烦,掏出手机计算器敲几下,可能就省下好几千。
有些App放款前先扣掉10%“手续费”,到账9000却要按1万还;有的必须先买199元会员才给额度,这都属于套路。小编建议:只要钱没到自己银行卡,一切先交钱的都直接关掉。
只选持牌机构:登录App前,先去银保监会官网查一下公司有没有小贷牌照,没有的一律拉黑。
保留录音截屏:所有客服口头承诺、合同细则都截图存证,一旦出现纠纷,这就是你的证据。
设定闹钟提醒:把还款日设成手机日历提醒,提前两天就把钱存进去,避免系统“延迟到账”坑你逾期。
不过话说回来,真到山穷水尽,不妨先给家人或朋友打个电话,或许一顿饭的功夫就能找到更低成本的方案。
小编见过太多人因为一次逾期就破罐子破摔,其实只要坚持半年按时还信用卡、水电费,征信就能慢慢“回血”。与其到处找“不查征信”的口子,不如把时间花在修复信用上:把小额账单每月按时清零,把网贷笔数降到3笔以内,把查询记录养一养。半年后,你会发现正规银行的低息贷款也在向你招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