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里面哪里还可以借钱?——你可能刚付完房租,微信里只剩两位数的余额;也可能临时被老板叫去出差,机票差价刷爆信用卡。总之,你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划拉半天,忽然发现:原来“借钱”这俩字,早就不只藏在银行 App 的角落里,连外卖、打车、听歌、拍照的软件都在对你眨眼:“点我,钱就到。”别急着心动,今天小编带你把“手机里面哪里还可以借钱”这件事掰开揉碎聊个透,顺便把营养均衡、食谱推荐这些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词也悄悄塞进文章里——别急,往下看,一起看看吧!
我们在使用手机的时候,最先跳出来的不是借钱按钮,而是那个“限时免息”的弹窗。它像一盘刚出锅的辣子鸡,香得人直咽口水,但有些朋友想要的是“应急”,而不是“加菜”。该怎么办呢?
先问自己三个问题
这笔钱是救急还是救穷?
如果今天不借,明天是不是火烧眉毛?
下个月工资到账,能不能把窟窿补上?
把“借钱”当成一道“营养均衡”的食谱推荐
小编把利息、期限、违约金比作盐、糖、辣椒:放多了齁嗓子,放少了没味道;比例对了,才能既解馋又不伤身。
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详细的设置方法,一起看看吧!
招行 App 的“随借”功能,闪电贷客户默认开通,额度最高 30 万,随借随还。
工行、建行、农行也都有类似“快 e 贷”“质押贷”,不过审核会查征信,芝麻分再高也可能被卡。
支付宝借呗、微信微粒贷、京东金条,这三大件几乎人手可见。
美团借钱、饿了么饿用金、滴滴金融,点外卖、打车的空档就能顺手把钱借了。
微博钱包、芒果 TV 的“芒哩·好贷”,连刷剧都不放过你。
小米“随星借”、Oppo“钱包金融”、苹果 Apple Pay 合作贷,入口在负一屏或钱包图标里,不仔细找根本看不见。
虽然…但是…网络信息像一锅大杂烩,真真假假全靠闻味儿。这里小编给你三招“闻味儿指南”,或许暗示它正不正规:
看牌照
只要页面最下方能点到“××银行”“××消费金融”的营业执照,大概率不是野鸡。
看利率
年化 7% 起步算良心,超过 24% 就要掂量,再高就可能是“砍头息”。
看放款前收不收费
凡是要你先交“会员费”“保证金”的,99% 是坑。
不过话说回来,具体机制待进一步研究——毕竟有些新平台才上线三个月,口碑还没发酵完,谁也不敢把话说死。
先把自己打扮成“优质客户”
多用支付宝缴水电、用微信还信用卡、用京东买东西,系统会觉得你“营养均衡”,额度自然水涨船高。
再对比三家
把借呗、微粒贷、有钱花的利率、期限、违约金抄在一张纸上,像对比食谱推荐一样,挑出最合口味的那一道。
最后设置“冷静期”
小编的习惯是:把申请按钮截图发给闺蜜,过一夜再决定。这样可以避免半夜冲动,把明天的早餐钱也借出去。
把还款日设在发工资的后一天,这样工资一到就能先堵窟窿。
每月做一次“资金食谱推荐”:把收入分成四格——房租、吃饭、还债、储蓄,比例可以是 4:2:3:1,保证营养均衡。
如果出现逾期,别躲!第一时间打客服电话,大多数平台可以谈延期,顶多收一点手续费,比征信黑掉划算得多。
写了这么多,说点掏心窝子的:手机里面哪里还可以借钱?答案其实是——只要你想借,处处是入口。但借钱就像吃夜宵,偶尔解馋可以,天天吃就容易三高。小编曾经为了换新电脑,在三个平台一共借了 2 万 4,分 12 期还。那半年,我戒掉了奶茶、取消了旅行,连最爱的榴莲都只敢闻味儿。电脑是到手了,人也瘦了五斤。回头看,我挺庆幸当时没有再多借一万,不然现在可能连码字的心情都没有。
所以,如果你实在要借,记得把“还款日”写在手机日历,把“借款总额”贴在床头,每天睁眼就能看到。这样一来,你就能在“解燃眉之急”和“别给自己挖坑”之间,找到一个还算舒坦的平衡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