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凭寿险贷款的app”这几个字一蹦进手机,就像有人突然问:“你手里那张保单,能不能换点救急钱?”——是不是瞬间戳到你?别急,小编自己在去年也差点因为装修款把手里那张十年期寿险给退了,后来才晓得原来还有这种“不割肉也能借钱”的玩法。今天我们就把这条冷门小路掰开揉碎讲一讲,希望能帮到你。
要点一:它不是把保单卖给平台,而是“抵押”给保险公司或者合作银行,拿到一笔贷款,保单依旧有效。
要点二:不是所有寿险都能这么干,得看现金价值够不够厚,一般得交满两三年才“有点肉”。
要点三:利率其实不算高,年化4%~6%左右,但别高兴太早,逾期照样上征信,该催还是催。
我最初也以为“凭寿险贷款的app”就是把保单拍照上传,钱哗啦啦到账,结果真操作时才发现——人家还要人脸识别、还要签电子合同、还要确认受益人知情。流程比点外卖复杂,但好处是全程手机搞定,省得跑柜面排队。
我到底缺多少钱?如果只是三五千周转,把寿险押进去反而小题大做。
我保单现金价值有多少?在app里输入保单号就能查,别嫌麻烦,这一步省不了。
我能不能按时还?虽然寿险贷款不上征信的传闻满天飞,但小编亲测:逾期照样被短信轰炸,具体机制待进一步研究,因此别抱侥幸心理。
有些朋友想要“秒批”,该怎么办呢?一起往下看吧!其实“秒批”大多只针对老保单、老客户,新用户还是老老实实等一两天。
h3 保险公司自家App
优点:利率低、资料少;缺点:只认自己家的保单,外家不认。
h3 第三方聚合平台
优点:啥家保单都能接;缺点:会收一次性的“撮合费”,算进总成本里。
h3 银行系小程序
优点:额度高,最长可借5年;缺点:审批严,爱查你流水,万一你工资月光,就直接拒。
小编去年试过银行系小程序,结果卡在“近六个月平均余额不足”这条,被劝退。后来换了保险公司自家App,十分钟搞定,利率4.2%,但额度只有现金价值的70%。虽然不完美,但比退保亏掉两三万强太多。
打开App→选“保单贷款”→拍身份证+人脸识别→输入保单号→系统秒算可贷额度。
确认借款金额、期限→电子签名→受益人短信确认。
等待保险公司人工复核,一般1~3个工作日到账,短信通知“已放款”。
不过话说回来,到账那一刻别急着花光,先截屏保存合同,省得以后扯皮。小编当时就是忘了这步,后来查还款计划时翻半天找不到入口,差点逾期。
– 提前还款有没有违约金?有的平台收1%,有的不收,一定要在合同里抠字眼。
– 如果保单中途出险怎么办?赔偿金会先扣掉未还贷款,剩余才给受益人。
– 手机丢了咋整?立刻打客服电话冻结账户,小编试过,客服态度还行,十分钟搞定。
有朋友问:“我买了好几份寿险,能不能叠加贷?”答案是可以,但得分开申请,系统不会自动帮你合并,需要自己算总成本。这里又暴露一个知识盲区:不同公司之间到底怎样共享客户贷款数据,目前业内尚无统一说法。
写到这里,嗓子有点干。说一千道一万,“凭寿险贷款的app”只是工具,它或许暗示咱们普通人也能把沉睡资产叫醒,但千万别把它当成提款机。我自己的做法是:
只在装修、孩子学费这种大支出时才动用它;
借完立刻在手机日历设提醒,提前一周把钱打回去;
每半年拉一次征信,确认没有莫名其妙的“贷款审批”记录。
如果你也在犹豫,不妨先打开自家保险公司的app,把现金价值查一遍,再决定要不要继续。别怕麻烦,这一步最多五分钟,却可能帮你省下一笔不小的退保损失。
最后一句大白话:钱要用在刀刃上,别让“方便”变成“放纵”。祝大家都能把保单用活,而不是用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