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喂,兄弟,你是不是也刷到过‘江西所有网贷口子’这种标题,然后心里咯噔一下:到底真的假的?能不能借?会不会坑?”别急,今天咱们不绕弯子,掰开揉碎说个明白。先自报家门,我算是老网民了,从2015年第一次用分期买耳机,到现在帮身边朋友填过十几份贷款申请,踩过坑也捡过糖,今天就把我这点儿经验掏出来,给大家当个参考。
说白了,“口子”就是民间说法,指各种网络小贷的入口,有APP、有公众号、有小程序,甚至还有隐藏在短视频评论里的链接。江西这块地儿,早些年因为外出务工的人多,消费分期需求旺,于是本地牌照的、外地牌照的、打着“赣”字旗号的平台一股脑儿涌进来,口子五花八门,数都数不过来。
真要把“所有”列全,估计得写一本书。我翻了一圈公开资料,再对照自己手机里装过的、朋友截图给我的,大概能分成三类:
持牌消费金融公司:像招联、马上、兴业这几家,总部不在江西,但业务覆盖江西,线上申请,额度5千到20万不等,利率相对规矩。
地方系小贷:比如南昌某某小贷、赣州某某网络小贷,名字里带“赣”“洪”“鄱”字样,额度一般1万到10万,利率中等,审核看征信也看通话记录。
助贷平台:这就杂了,什么“极速花”“闪电借”之类,页面做得跟游戏似的,点进去其实是导流给资金方,利率和期限由资金方说了算,水最深。
先打个预防针:别被“无门槛”“秒下款”忽悠。我一位表妹去年想换手机,搜到个“江西本地人专属贷”,结果填完资料,银行卡立马被扣了299元“会员费”,客服还让她再交500元保证金,这才意识到不对。常见坑点我总结成三句话:
前期收费就是耍流氓:正规平台不会在放款前收任何手续费。
年化利率超过36%要谨慎:司法保护上限在这儿,再高就属于灰色地带。
短信链接别乱点:有人收到“【江西农信】您有元额度待领取”,点进去其实是高仿网页,分分钟套走验证码。
先坦白,我2020年疫情那会儿,信用卡逾期过3次,征信报告上留下了“连三累六”的记录。后来想借5万块周转,连跑三家银行都碰壁。眼看没辙,朋友推荐了一个南昌本地小贷,线上提交资料,线下门店面签,最终批了3万,月利率1.2%,比信用卡分期略高,但胜在当天到账。关键点:小贷也看征信,只是权重不同,他们会重点查近半年查询次数、负债率、还有淘宝收货地址稳不稳定。所以征信花了不等于死刑,但得做好利率上浮的心理准备。
查牌照:去江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官网,搜“网络小贷名单”,能查到就是正规军。
看合同:点借款协议前,先拉到最底部看资金方是谁,如果是某某银行、某某信托,心里就踏实一半。
算总成本:别只看月利率,把平台服务费、保险费、担保费全算上,折算成年化,超过24%就要掂量掂量。
我见过最惨的一个哥们,同时借了7个平台,总额15万,每月光利息就七八千。后来他去南昌市红谷滩的金融纠纷调解中心申请调解,调解员把各家平台召集在一起,谈了个“只还本金+合法利息”的方案,两年分期,每月还6000多,总算喘口气。记得:合法利息受保护,超高利息可协商减免,别怕打官司,多数平台也不愿闹大。
买菜还得货比三家呢,借钱更得冷静。我现在的习惯是:
先问自己:这笔钱一定要借吗?能不能再拖一个月?
再算笔账:借1万,12个月,每月多还100块利息,能接受就继续,不能接受就拉倒。
最后留后路:把紧急联系人填成靠谱的朋友,万一逾期,也有人帮你周旋,别让催收打爆通讯录。
江西老话讲“手中有粮,心里不慌”,可粮得自己种,借钱只是化肥,撒多了烧苗。我见过有人靠网贷翻身做小生意,也见过有人陷进去天天睡不着觉。所以,口子再多,也只是工具,用得好是杠杆,用不好是枷锁。愿咱们都先学会算账,再去算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