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份证贷款必下款平台推荐,快速借钱无门槛

旺财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来源:有财网
旺财 贷款顾问

“我只需要把身份证拍照上传,十分钟就到账了?”
“真的假的?会不会是套路?”
“但信用卡已经刷爆,房租又催得紧,该怎么办?”
——这就是凌晨一点半,小林在合租屋里盯着手机弹窗广告的真实场景。
他把这个问题抛进我们几个人的小群里,大家七嘴八舌,有人分享“秒批”经历,也有人吐槽“被催收电话打爆”。于是,小编干脆把大家最关心的点,拆成一个三维问答矩阵,写成这篇长文,希望能帮到你。

身份证容易贷款的平台:到底是什么?

先别急着点“立即申请”,我们一起往下看吧。所谓“身份证就能贷”的平台,往往指的是线上小额信贷App、微信公众号里的小程序,或者某些打着“大数据风控”旗号的消费金融公司。它们的核心卖点就是——资料极简:一张身份证+人脸识别,最快三分钟放款。
为什么它们敢这么做?因为背后有一套“替代征信”的模型:你的网购记录、通话时长、甚至手机电量都会被算法拿来算分。分数够了,钱就打给你。听起来很爽,但利息和逾期费率也被“打包”进合同里,一不留神就翻几倍。

为什么大家还是前赴后继?

有些朋友想要应急周转,银行审批慢、信用卡分期门槛高,于是把目光投向这些平台。小编理解这种“先救火再说”的心情,但请记住一句话:放款越快,代价越高。平台也在赌——赌你周转不过来时,会接受展期、续贷,甚至以贷养贷。它们赚的不是利息,而是“时间差”里产生的各种手续费。

身份证贷款必下款平台推荐,快速借钱无门槛

哪里找?怎么做?场景化攻略

1. 应用商店关键词搜索

打开应用商店,输入“身份证贷款”“极速借款”等关键词,会跳出一大堆图标花哨的App。不要直接点第一个,先拉到最底部看开发者公司,再去企查查搜一下成立时间、有没有被执行记录。这样做可以筛掉八成皮包公司。

2. 微信小程序入口

微信搜一搜“借钱”两个字,官方会出现“微粒贷”“分付”等正规军,再往下滑才是第三方小程序。小编建议优先试官方产品,额度低一点,但利率透明。第三方小程序里,留意有没有金融牌照展示,如果没有,直接关掉。

3. 线下扫码地推

地铁口、商场门口常有人举着二维码小牌牌:“扫码领红包,最高可借5万”。别被“红包”两个字迷惑,那是邀请奖励。扫码后会让你下载App,再填身份证。小编提醒:公共Wi-Fi别乱连,信息容易被截包。

如果不还会怎样?后果清单

  1. 电话轰炸:本人、紧急联系人、通讯录里所有带“爸”“妈”备注的号码,都会被轮番拨打。

  2. 罚息滚雪球:很多平台采取“按日复利”,逾期一天就多1%,一个月就能翻三成。

  3. 征信上报:虽然它们自称“不上央行征信”,但会把逾期记录同步给百行征信、互金协会。以后再想办房贷车贷,一样被拒。

  4. 被仲裁:部分合同里藏了“仲裁条款”,一旦逾期,平台可直接申请仲裁,法院强制执行冻结银行卡。

  5. 社死:催收短信会发到公司邮箱,内容诸如“XX员工恶意拖欠”,让你在同事面前抬不起头。

详细设置方法,一起看看吧

① 借款前自检

拿出纸笔,写下三个数字:

  • 本次急需金额

  • 30天内确定能还的金额

  • 最坏情况下,亲友能帮你兜底的上限
    如果第一个数字大于后两个之和,劝你停手。

② 合同逐字读

别嫌麻烦,把“综合年化成本”这行字圈出来,用计算器把日利率×365,对比一下信用卡分期年化15%左右,超过24%就慎重。还有“提前结清违约金”,有的平台收剩余利息的2%,看似不多,实则变相锁死。

③ 还款日自动提醒

iPhone用户:打开“提醒事项”,设置“到期前三天”“到期当天”两次提醒;安卓用户:用日历App建一条日程,重复周期选每月。这样可以避免“忘记还款”这种低级失误。

④ 预留第二还款源

提前把工资卡绑定到App里,再准备一张平时不用的储蓄卡,存进至少一期还款额。万一工资卡因风控被限额,备用卡能顶上,不至于逾期。

常见误区答疑

问:听说“借一笔马上还”可以涨额度?
答:确实有人这么干,但平台的风控模型更新极快,可能你刚还进去,系统就把你标记成“资金饥渴”,反而降额。别拿信用开玩笑。

问:平台说“随借随还”,我借一天就还,是不是没利息?
答:大部分平台采用“按日计息+一次性服务费”,服务费通常在放款时直接扣掉,哪怕你只借一天,也收全额。所以不要看到“随借随还”就冲动。

问:身份证照片会被拿去做别的贷款吗?
答:理论上不会,因为人脸识别要活体检测。但黑产会截屏你的手持身份证照片,拿去注册空壳公司、申请网商贷。所以拍照时记得加水印“仅用于X平台借款”。

小编的个人心得

写到这里,天已经亮了。小编的咖啡也凉掉,但屏幕那端的你,如果还在纠结“点不点下一步”,请再给自己三分钟冷静。借钱不是洪水猛兽,关键是别让“十分钟到账”的快感,掩盖了“三十天还款”的压力。

  1. 先算清楚自己到底缺多少,而不是平台能给多少。

  2. 再问自己一句话:如果这笔钱今天没到账,我有没有Plan B?

  3. 如果Plan B需要拉下面子向家人开口,那就去开口,因为面子比征信便宜多了。

最后,祝我们都能早日摆脱“拆东墙补西墙”的循环。等有一天不再需要这些平台时,你会发现,最硬的底气,是银行卡里躺着的六个月生活费。与大家共勉。

【原创声明】凡注明“来源:有财网”的文章,系本站原创,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否则,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