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抛一个问题:第一次借钱,到底选网贷还是银行更容易批?
我把两边都试了个遍,才发现答案并不是简单一句“谁高谁低”就能说清。下面用新手最容易理解的场景拆分,看完你就有数了。
一、通过率对比:表面数字与真实体验
银行:
官方口径——信用卡分期或消费贷审批率约30%—50%,但那是针对有稳定流水、征信干净的人群。
真实感受——我第一次去柜面办信用贷,资料交了厚厚一摞,结果因“近半年查询次数超3次”秒拒,体验感:0分。
网贷:
广告里常写“高达90%”,听着吓人。
我亲测:填完身份证、刷脸、授权通讯录,3分钟到账3000元,确实秒过。但额度小、利率高,且后续提额要看还款表现。
自问自答:
问:只看通过率,网贷是不是完胜?
答:短期小额急用,网贷确实“易过”;长期大额周转,银行才是正解。
二、门槛差异:银行重“资产”,网贷重“数据”
银行看三件事:
打卡工资:半年流水≥月供2倍
征信记录:连三累六直接出局
抵押物:房、车、存单,越多越好
网贷看三件事:
手机是否常用:通讯录、电商收货地址
行为数据:深夜频繁点外卖?游戏充值过多?都会拉低评分
芝麻分或微信支付分:600以上基本稳
分割线
个人经验:我把信用卡账单设置成全额还款后,支付宝的“借呗”额度从8000提到2万,而银行依旧只给1万。说明网贷对“还款习惯”更敏感,银行对“资产负债表”更执着。
三、利率与周期:通过率背后的隐形成本
银行:
年化3.5%—8%,最长5年
提前还款违约金0—3%
网贷:
日化0.03%起,折算年化10%—24%
随借随还看似灵活,实际按天计息,拖一天就多一天钱
自问自答:
问:如果我只用7天就还,网贷利率是不是更低?
答:算笔账:借1万元7天,银行就算按8%年化,利息仅15元;网贷按0.05%日化,利息35元,还是网贷贵。
四、征信影响:一次拒绝留下多久的“疤痕”?
银行拒贷:征信报告会留下“贷款审批”查询记录,3个月内连续3次基本告别低息产品。
网贷拒贷:多数不上央行征信,但会留在百行征信或自家风控系统,频繁申请会导致“多头借贷”标签,反而降低后续通过率。
个人建议:把银行当“长期饭票”,网贷当“应急便当”,千万别颠倒顺序。
五、新手三步走:如何把通过率真正提高
先查征信:微信小程序搜“征信中心”,每年两次免费报告,看下有没有逾期或查询过多。
养流水:把工资卡设置成固定日期进账,哪怕每月只有3000元,连续3个月就能加分。
比价再申请:用“融360”或“银行官方APP”的预审批功能,测额不查征信,避免硬查询留下痕迹。
独家数据彩蛋
我统计了自己和5位朋友的申贷记录:
银行:共申请12次,批5次,通过率41.7%,平均年化5.2%。
网贷:共申请28次,批22次,通过率78.6%,平均年化18.4%。
结论:通过率差一倍,利率差三倍,时间与金钱总要选一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