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咦?我只是想借点钱周转一下,怎么一搜‘网贷口子’,蹦出来的全是‘超市’两个字?”——你是不是也碰到过这种怪事?别急,咱们今天就把它掰开揉碎聊聊:网贷口子怎么就成了“超市”?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坑?跟着我一起往下看吧!
先摆个结论:这里的“超市”不是卖可乐的连锁便利店,而是“口子超市”——把各种网贷产品像货架一样码在一起的平台。
说白了,以前我们得一家一家APP去申请,现在只要进一个“超市”,几百个口子排排坐,任君挑选。听着挺省事,对吧?
传统申请 | 口子超市 |
---|---|
下10个APP,填10遍资料 | 一次授权,多家匹配 |
不知道哪家能过 | 系统先帮你筛一遍 |
征信被硬查N次 | 软查询为主,减少硬查 |
但问题来了:东西多了,挑花眼;优惠多了,套路也深。我们该怎么逛才不踩雷?
小编亲测:
上午10点打开某超市小程序,输入姓名身份证,3分钟跳出47个可借方案,额度从500到5万不等。省不省?省!但点进去细看,利率区间写得像天书:最低0.02%/日,最高0.1%/日。这跨度,一辆小电驴和一辆特斯拉的区别……
小贴士:别被“最快30秒放款”迷了眼,先看年化综合成本。
这个问题,小编心里也打鼓。于是问了客服小姐姐,她发来一段官方话术:
“我们采用银行级加密,用户信息仅用于授信。”
翻译成人话:数据确实加密,但“仅用于”后面跟了一串合作机构,理论上每一家都可能再分享。所以,怕资料满天飞的朋友,记得关掉不必要的授权,尤其是通讯录和定位。
举个例子:
页面弹窗“新客立减30元券”,点进去发现满3000可用,且仅限7天内还款。
——如果你本来就想借3000用一周,那是真香;如果你要借1万分12期,这券就是个摆设。
所以,领券之前先算好自己真实需求,别为了券而借钱。
很多小伙伴说:页面花花绿绿,找不到年化。
小编教你三秒定位:
① 找到“借款详情”
② 拉到最底,看“综合年化成本”
③ 如果写的是“IRR”,那就是真实年化;如果写“日利率×365”,记得再手动除以2
展示方式 | 真实水平 |
---|---|
日利率0.05% | 年化约18% |
月利率1.5% | 年化约32% |
管理费3%一次性 | 折算到年化再加6%左右 |
逾期第一天,短信+机器人电话;第三天,人工催收登场;第七天,部分平台开始爆通讯录。
小编建议:
实在还不上,提前在APP里点“延期”或“续借”,有的平台只收续借费不上征信;
千万别玩失踪,平台可以合法上报征信,那才真麻烦。
续借=把本期账单再往后推一期,但要重新付一次服务费/利息。
短期能救命,长期像滚雪球。
举个极端例子:借2000,续借5次,总成本可能超过本金。所以,续借最多一次,赶紧想办法结清。
先查征信再逛超市
人行征信APP每年两次免费报告,先知道自己有没有逾期、查询次数多不多,这样进超市才不会被秒拒。
把超市当比价工具,不下款也值
哪怕最后不用,也能摸清市场行情:哪家额度高、哪家费率低、哪家放款慢。下次真急用,心里就有谱。
给自己设个“冷静期”
提交申请前,喝口水、走两圈,问问自己:这笔钱是不是非借不可?有没有更低成本的办法?很多冲动借贷,其实等24小时就不想借了。
Q:口子超市会不会点一次就多一条征信?
A:大部分超市第一次只是“预审批”,属于软查询,不上征信;但一旦你正式提交,就会留下硬记录。
Q:学生能不能用?
A:平台明面都写“谢绝学生”,但系统识别靠学籍接口,大四实习阶段可能漏网,但千万别抱侥幸心理。
Q:超市推荐的“银行合作”靠谱吗?
A:名字听着高大上,其实就是资金方。放款主体可能是某某消金、某某信托,利率比银行信用卡分期高,比纯小贷低。
【小编的小结】
写到这里,我最大的感受是:口子超市像一把双刃剑。用得好,它是比价神器;用不好,它就是债务加速器。
作为普通人,我们没法改变市场,只能管住自己的手。下次再看到“超市”两个字,不妨先默念三遍:
“我借钱是为了什么?我还得上吗?还有更便宜的招吗?”
把这三问答顺了,再点“立即申请”,大概率就能避开90%的坑。
希望今天的唠叨能给你一点方向。祝大家钱包鼓鼓,信用满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