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首次购车贷款,比亚迪金融和平安银行哪个更划算

旺财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来源:有财网
旺财 贷款顾问


在深圳第一次买车,准备贷款的朋友,是不是对着比亚迪金融和平安银行犯愁?选哪个才不会多花冤枉钱呢?小编前阵子帮表哥参谋这事,对比来对比去,发现这里面门道还真不少。今天就把这些干货整理出来,希望能帮到同样纠结的你。

先弄明白:这俩贷款路子,到底啥区别?


比亚迪金融,听名字就知道跟比亚迪是一家的,专门做自家品牌的车贷。平安银行呢,就是咱们常见的商业银行,不光能贷比亚迪,其他牌子的车也能办。
那首次贷款,对咱们的要求一样不?不一样哦。比亚迪金融因为是车企自己的,对买比亚迪车的用户,审核会松快点。比如你是白户(没办过信用卡、没贷过款),只要收入证明够,基本都能过。平安银行作为银行,对征信看得严些,白户也能贷,但利率可能比有良好信用记录的人稍高。
有人会问,办理流程哪个更简单?比亚迪金融在 4S 店就能直接办,资料齐的话,当天就能知道结果。平安银行可能得去网点,或者线上提交后等审核,快的话 1-2 天,慢的话可能要 3 天。


核心对比:利率、首付、还款,一张表看清楚


小编专门做了个表格,把大家最关心的点列出来了,一起往下看吧!
对比项比亚迪金融(深圳地区)平安银行(深圳地区)
适用车型仅限比亚迪品牌(秦、汉、唐等)所有品牌(包括比亚迪)
首付比例最低 0 首付(部分车型),常见 20%-30%最低 20%,个别车型可 15%
贷款年限1-5 年1-5 年
年化利率3.5%-5.5%(首购用户有 0.5% 优惠)3.8%-6%(新能源车比燃油车低 0.3%)
手续费无手续费,但要交 1000 元金融服务费无手续费,部分情况收 500 元公证费
提前还款满 1 年后提前还,不收违约金满 6 个月后提前还,收剩余本金 1% 违约金

看这表,清楚多了吧?可能有人会问,比亚迪金融的 0 首付听起来很诱人,真的没问题吗?是没问题,但 0 首付的话,贷款金额就高了,月供会比有首付的多不少,而且利率也会比首付 30% 的高一点,所以得根据自己的月收入来选。


不同情况,该咋选?咱们具体说说


情况一:就想买比亚迪,首付不多
这种情况,选比亚迪金融可能更划算。比如你想买辆 15 万的比亚迪秦,首付 20%(3 万),贷 12 万,分 3 年还。比亚迪金融首购用户利率 3.5%,月供大概 3530 元,总利息约 7080 元。平安银行的话,利率 3.8%,月供 3560 元,总利息约 8160 元,比比亚迪金融多了一千多。
而且比亚迪金融有时候会搞活动,比如最近买唐 DM-i,首购用户贷款满 10 万,送 2000 元油卡,这羊毛不薅白不薅。
情况二:对比亚迪不太感冒,可能选其他品牌
那肯定得选平安银行了,因为比亚迪金融只做自家品牌。就算你最后还是选了比亚迪,平安银行也能办,只是利率可能比比亚迪金融稍高一点,但灵活性强啊,万一你看车看到最后,改主意选了特斯拉或者小鹏,平安银行也能接得上。
情况三:手头钱比较活,可能提前还款
这种时候就得算算了。比如你贷 10 万,打算 1 年后提前还清。比亚迪金融满 1 年无违约金,1 年的利息是 3500 元(按 3.5% 算)。平安银行满 6 个月就能提前还,但要收剩余本金 1% 的违约金。假设贷 10 万,1 年后还剩 7.5 万本金,违约金就是 750 元,1 年利息 3800 元,总共要多花 750 元,比比亚迪金融贵。所以这种情况,比亚迪金融更合适。


这些坑,第一次贷款的朋友要注意


小编得提醒一句,签合同的时候,一定要看清楚利率是 “固定利率” 还是 “浮动利率”。比亚迪金融基本都是固定利率,平安银行有的产品是浮动的,虽然现在利率低,但万一以后涨了,月供就变多了,这点要问清楚。
还有,比亚迪金融的金融服务费 1000 元,是必须交的,不管你贷多少。平安银行虽然可能收公证费,但可以跟客户经理商量减免,小编有个朋友就成功让他们免了这 500 块。
有人会问,我征信有点小问题,比如有过一次信用卡逾期几天,还能办吗?比亚迪金融对这种轻微逾期容忍度高一点,平安银行可能会让你提供更多的收入证明,或者利率上浮 0.5%,所以要是征信不太好,优先试试比亚迪金融。


本人觉得,选哪个主要看你是不是铁了心买比亚迪。就认定比亚迪了,那比亚迪金融的利率和便利性更有优势;要是还在犹豫,或者想对比其他品牌,平安银行更灵活。
另外,首购用户别忘利用好自己的身份优势,不管选哪个,都问问有没有首购优惠,有时候能省不少钱。最后再啰嗦一句,贷款买车,月供最好别超过月收入的 30%,不然压力太大,影响生活质量就不好了。希望大家都能选到合适的贷款方式,开上心仪的车!
【原创声明】凡注明“来源:有财网”的文章,系本站原创,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否则,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。